630阅读网

630阅读网>大明王朝1566作者 > 第11章(第1页)

第11章(第1页)

执法贵在公正严明,朱元璋提倡&ldo;法贵简当&rdo;、&ldo;使民寡过&rdo;的立法宗旨并没有在实际中得到运用,就拿上述两大案件来讲,就颇有可议之处。当时已有朝臣提出异议。如宁海人郑士利就对&ldo;空印案&rdo;提出反驳。郑士利之兄郑士元是一位刚直而有才学的官员,官至湖广按察使佥事。&ldo;空印案&rdo;事发后,凡各布政使司内主印者皆死,佐官杖后戍边,郑士元也因此同坐入狱。当时朱元璋盛怒之下,诸位谏官都不敢劝解。郑士利因兄长涉案,惟恐被人指为假公济私,故而直到郑士元戍边之后方才上书数千言,申辩&ldo;空印案&rdo;之冤枉。他在上书中讲道:&ldo;陛下追究&lso;空印案&rso;的原因,大概就是担心奸吏用空印纸为文欺骗百姓。但是,公文转移必须完印方可承认,将两个夹缝印拼合方才有效,即使得到一印一纸也无丝毫的用处。钱谷的数量必经多次核对,在省府核对无误之后,至户部才能最后确定。省府距离京师,远者六七千里,近者也有三四百里,如果在户部核定后,再回本省府加印,如此往返非数年不能完成,因此各府省先加盖印章,至户部再填写数字,这种权宜之计由来已久,并非今日官吏所发明,何足深罪?&rdo;

郑士利还进一步强调:

国家在制定法律条款之后,必先明示天下,而后触犯条律者,可明确其为明知故犯。但自我大明开国至今,未尝有惩治&ldo;空印&rdo;的律条,各级衙门前后相承,不知其为大罪,如今一旦全部诛杀,如何能使受诛者心服?朝廷招求贤士,安置于重要职位,人才难得,而那些位至郡守者。都是数十年所成就的通达廉明之士,非如杂草,可刈而复生也,陛下为何以不足之罪而坏足用之材!臣窃为陛下惜之!

郑士利此疏语语中肯,有理有据,实为发自肺腑之言。没想到朱元璋览后大怒,命御史推问幕后指使者,郑士利慨然一人承当。万幸的是,自感必死的郑士利只是与其兄一道充军发配。

诚如郑士利所云,&ldo;空印&rdo;一案在定性及量刑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毋庸置疑的。首先,法律是国家赖以维护的纲纪所在,量刑定罪必须以事实为根据,&ldo;空印&rdo;之事并非完善无缺,但作为体谅下情、提高办事效率之举,为行政部门之惯例,相沿已久,无足厚非。明朝在法例规范之中也并未涉及,此种做法本身并没有触犯律条。朱元璋所怒所疑,乃是这一做法可为下吏贪赃枉法打开方便之门,但这只是一种可能性,定罪必须有相应的犯罪事实,不能以一种&ldo;莫须有&rdo;的可能性作为定罪的依据。

其次,既然没有明确的犯罪事实,即兴大狱,广事株连就更加背离了法律的公正,大有独断专横、滥发淫威的意味。将各级衙门主印者一概诛杀,佐吏也同时受杖发配,牵连人员达数千人之多,朱元璋的处理可谓不公。显然,虽不能说这些被惩官吏均为清白无辜,但其中蒙受不白之冤者必定大有人在。而且这些人一概被剥夺了申辩的权利,其他朝廷官员畏于朱元璋的淫威,也不敢上言,就连以死上谏的郑士利也被同坐。朱元璋出于对天下贪官污吏的切齿仇恨,决意诛除民害,其本意似无可非议,然而这种一味猜疑、蛮横专断的做法本身就是对王朝法令的破坏,其量刑定罪完全出于皇帝的臆断,将国法置于一边,其结果并没使人有为国除奸、大快人心的喜悦,相反却令人产生&ldo;伴君如伴虎&rdo;的畏惧。

如果说对&ldo;空印案&rdo;的处理有草营人命之嫌,那么对&ldo;郭桓贪污案&rdo;的惩治就更让人感到&ldo;醉翁之意不在酒&rdo;的意味了。《明史&iddot;刑法志》在记载郭桓案起因时,曰:&ldo;帝(即朱元璋)疑北平二司官吏李或、赵德利等与郭桓为奸利。&rdo;可见,这件涉及全国的重大案件的发案仅仅是出于朱元璋本人的怀疑,然后又依据这些疑犯的交待,广事株连。试想&ldo;欲加之罪,何患无辞&rdo;,重刑之下,焉有不诬?朱元璋并不追究这些人所述的真伪,便大开杀戒。礼部、刑部、兵部、工部等的官吏,不问青红皂白,&ldo;举部伏诛&rdo;。

可以想象,&ldo;郭桓案&rdo;事发后,一时间偌大的官僚机构尽被诛杀一空,其惨况已是不堪入目了,但六部官吏必须与地方官吏携手方能盗卖官粮,因此,天下各级衙门中与钱粮之事有涉者均在劫难逃。朱元璋概不留情,&ldo;死徙数万人&rdo;,真是血流漂杵,惨不忍睹!显然,这并不像在惩治一起贪污案,而似乎是对天下官吏的一次有预谋的大屠杀。朱元璋还郑重其事地追究被盗卖的官粮,其依据同样是被拘官吏的交待,结果&ldo;寄染遍天下&rdo;,各地中豪之家皆被牵连,无不倾家荡产,这似乎又是朱元璋对天下富民的一次有预谋的搜刮。

朱元璋对&ldo;郭桓案&rdo;的审理与处置,不仅罪名&ldo;莫须有&rdo;,而且与王朝法律条文背道而驰,不可避免地激起了天下民众的不满与愤怒,参与弹劾的御史全敏、丁廷举等人成了朝野谴责的众矢之的,这使得蛮横专断的朱元璋也慌了手脚。为了平息天下人的怨气与不平,他连忙着手挽回局面。他一方面亲自下诏公布郭桓等人的罪状,另一方面将负责审理此案的吴庸等人处以极刑,并宣言道:&ldo;朕下诏责令有司诛除奸恶,没想到他们竞做出这等奸扰百姓之事,今后凡有此事发生,遇赦不宥。&rdo;他将郭桓一案产生的负面效应完全归咎于办案官吏,其实这一切的主使皆为朱元璋本人。
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
相邻推荐:独恋美公主  大宋王朝  快穿,病娇男配么么哒  暗恋我前男友的男孩子跟我表白了  历史学的境界  历史的倒影  契丹萧太后正传  末代太监秘闻:孙耀庭传  相爷,求扑倒  快穿之扑街男主拯救系统  帝少强宠妻:萌妻引入怀  穿成豪门俗气大小姐  红蕖留梦:叶嘉莹谈诗忆往  政治学与生活  盛世娇宠:腹黑帝王心机妃  雅子妃:菊花王朝的囚徒  南北朝时的三国时代——后三国风云  最寒冷的冬天  大唐:如此江山  [穿书]路人很危险  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