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山震波蔓延的日子(3)
连载: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:冯骥才,陈建功等出版社:团结出版社大妈已经将近80岁的婆婆则一脸安然,据说地震那天夜里她居然就没有出来。其后,这位老奶奶也一直不肯露宿庭院,每天晚上都很镇静地在屋里整理东西,兼负为儿孙站岗放哨的重任。老人安详地说,天塌砸大家。不要慌,要改朝换代了,老天爷要收人了,该收到谁就是谁啦。不过,全家人都为她的不羁言论担惊受怕,&ldo;改朝换代&rdo;是随便说的成语吗?
&ldo;七月损失八月夺&rdo;
几天后,回到北京。整个北京城依然被各种谣传所笼罩,人们每天早晨急切地打开半导体,但是所播放的新闻无非是:干旱使英、法两国森林大火蔓延;洪涝让西班牙、葡萄牙成灾;新西兰民众抗议美国核潜艇靠岸;孟加拉把与印度的河水之争提交了联合国;苏联一中尉驾米格25取道日本,投奔美国避难,以及不结盟会议上,一些国家谴责美帝国主义的霸权行径等等……
8月10日晚21点,可能是最后一次传达指示:从现在起至明天上午,请不要进入室内和靠近高大建筑物……
以后的日子里,基本是号召团员、青年,争取在抗震救灾斗争中立新功:&ldo;七月损失八月夺&rdo;等。16日传达北京市委文件:在还需提高警惕的同时,交通要道的防震棚先开始拆除。一周后,中共中央文件: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,把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!
工厂掀起了表决心热,到处张贴标语口号:&ldo;加倍生产,大干快上!&rdo;在家中被砸伤的工人也及时回到战斗岗位,表示响应号召,在班组会上慷慨激昂地宣读了决心书‐‐与天奋斗、其乐无穷;与地奋斗、其乐无穷;与人奋斗、其乐无穷……
因为参加了&ldo;四。五运动&rdo;而受审几个月的青年,终于迎来了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,保卫科科长语重心长地教导着:&ldo;你要争取在抗震救灾中改造自己,重新做人。&rdo;
于是,工厂的车间开始加班、加点。厂报、墙报、黑板报连篇累牍地宣传老工人揣着病假条每天忘我劳动、领导干部身先士卒,不顾唐山亲人死活而坚持战斗在生产第一线……
不只是工人阶级这个领导阶级,全社会也都积极行动起来,每条街道胡同里的宣传栏,都无一例外地贴满诸如&ldo;掀起抗震救灾新高cháo&rdo;的标语。新闻媒体开始不断推出形势喜人、一派大好的文章,更令人扬眉吐气的是,还报道了中国政府给同样遭受地震的菲律宾捐赠一大笔救灾物资。不过,那时没有号召全民捐款。自然也没有涌现出中国公民踊跃为印度洋海啸受灾国捐款感人场面。
历史在远去时紧时松、持续整整40天的各类恐怖谣言,终于止于9月9日。毛泽东逝世的消息一经报道,所有关于地震的小道消息全都黯淡失色了。五花八门的防震棚渐渐退缩到院落和公园里,大街上,天灾的后遗症逐步减少了。几乎与地震同步开始的日语教学广播,又重新开播,不过,自学者早没有兴趣,震前为买一本《日语》教材打破脑袋的排队现象不复存在。新华书店里显眼地摆放着新印刷的《日语》教材,但年轻人熟视无睹,匆匆而过。
被崇文区居民长期占据的天坛公园里,传出有一株铁树终于开花的消息。可是,随意出入公园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,必须出示入住这里的出入证,方可一睹铁树开花的芳容。其实这难不倒我,在我们工厂参加&ldo;学工劳动&rdo;的11中学生,全部家住在崇文区,随便借用一下出入证就可大明大摆进出天坛公园了。别说去看千年开花的铁树,就是祈年殿也畅通无阻。
10年后的1986年8月,我从北戴河回来途经唐山时下车。当我漫步在新唐山宽阔的马路上时,感觉脚下处处都是罹难者的白骨。整整十年,唐山大地震所带来的精神恐惧,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,依然清晰可辨。当时正在建设中的新唐山宛如一个大工地,四处都是推土机、起重机,巨大机械轰鸣声响彻上空。而城南受灾最严重地区,残垣断壁依然没来得及清理干净。
市内的凤凰山凉亭,属于唐山市的最高点。从这里可俯瞰全城。或许是与当地人刚刚交谈完的缘故,我眼里却总是昨天悲惨的一幕:那场浩劫使数十万生命毁于一旦,家家户户几乎都有死伤者。一夜之间,家园消失了、亲人没有了,露天遍地横卧残缺的尸体,废墟下不断传出微弱地呼救和呻吟,大铲车将尸体成堆地撮起,然后投放城外的一个巨大深坑内,撒上一层石灰后再陆续投放另一车尸体……
2000年,我再次开车前去唐山。从东四环出发,不足两个小时抵达唐山,但昔日这路程则让无数北京人骑自行车奔跑了两天!
自从1976年唐山新建以来,前十余年基本没有高层建筑出现,大多数建筑均在5层楼左右。然而,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那场恐怖灾难的淡忘和可用土地的日趋紧张,由银行、税务、保险、电力等一批财大气粗的行业,率先使自己的办公楼鹤立鸡群地傲视于市中心。随后,饭店、商厦等也不甘落后地在那个瞬间就推倒一切的土地上,纷纷矗立起高楼大厦。
唐山震波蔓延的日子(4)
连载: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:冯骥才,陈建功等出版社:团结出版社如今,唐山也同全国所有的城镇一样,房地产开发商把这个呈l形字母的城市外围不断扩充,新的居民小区亮丽、高大,一扫震后建筑一片灰蒙蒙的色调。80年代末期曾高耸的&ldo;抗震纪念碑&rdo;,如今在市中心竟由&ldo;高山&rdo;蜕变成了&ldo;盆地&rdo;。
外地人所能看到的仅有几处历史见证之一,就是新华西道南侧河北理工学院保存的一座图书馆废墟。那座生不逢时的图书馆刚刚竣工,尚未内部装修就轰然坍塌了。原本四层的楼房只剩下三层歪歪斜斜地变形的钢筋水泥框架,整整一层被深陷地里。当地人对这一切尽量轻描淡写,或许早已麻木不仁或许不愿旧事重提。
我的唐山朋友们,差不多每个家庭都有死伤者。时隔20余年,我依然不敢问身处震中的他们当时的感受,他们也不愿多谈,只是淡淡地一句:&ldo;唉,太惨了……&rdo;
心灵深处的震撼(1)
连载:唐山大地震亲历记作者:冯骥才,陈建功等出版社:团结出版社德伟地震把分割两个院子的墙震塌了,很长时间没有修复。虽然院墙塌了,不用再绕道,但是我再也没有去过后院……
我出生在北京什刹海湖畔的一个四合院里。1976年,我13岁。
我们这一代,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末期降生,从小营养不良。而后在混乱不堪的日子里度过童年,耳闻目睹&ldo;打砸抢&rdo;、打群架等那个年代特有的社会现象。懵懂岁月里的一场灾难,唤醒了我们沉睡中的良知,伴随着痛苦与欢乐交织的日子,我们慢慢长大了。
伙伴离去唐山大地震留给我最深的记忆,莫过于一对双胞胎同学‐‐国栋、国梁的遭遇。国栋、国梁住在我家后面一条胡同里,我们住的两个院子紧挨着,有一个门相连,北京俗称&ldo;穿堂门&rdo;或&ldo;后院门&rdo;。后来流行的词汇&ldo;走后门&rdo;大概就是因此而来。开始这个门开着,后来因为来往穿梭的人太多,溜门撬锁经常偷东西,大人们就把它堵死了。孩子们对堵死&ldo;穿堂门&rdo;很有意见,但也没办法。虽然这样一来两个院子里的人来往要绕很远的路,但这并没有影响孩子们的交往。我和国栋、国梁在一个班,又在同一个学习小组,放学后总在一起写作业。那时候不像现在,孩子们放学后都躲进小楼里自成一统。我们是根据居住位置,分成学习小组,一起写作业,然后一起到什刹海河边捉鱼捞虾,有时玩晚了,就在一起吃饭。国栋、国梁的老家在唐山,父母都是老师,工作很忙,但对孩子们的学习抓得很紧,经常给我们辅导功课。国梁父亲话不多,不是看书,就是干活;而国梁妈大嗓门,操一口响亮的唐山话,总爱说一句:&ldo;忒好咧!&rdo;那是对我们最大的夸奖。
国栋、国梁哥俩性格各随父母。国栋好静,学习用功成绩优秀;国梁好动,跑得飞快,还参加了业余体校冰球队。地震时正赶上放暑假,国栋随母亲回唐山探亲,国梁参加体校训练,和父亲留在家里。结果,国栋和母亲被地震夺去了生命。
从此以后,国梁变得沉默寡言,上完课就去训练。学习小组也散了,那曾充满着国栋、国强小哥俩欢声笑语、回荡他们母亲响亮唐山话的后院,变得寂静无声。转年冬天,不幸再次降临到国梁身上。冰球队到结冰不久的后海训练,冰层坍塌,国梁落水。等教练和路人把他救上岸时,国梁再也没有睁开眼睛。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
相邻推荐:我的阴阳之旅 三寸金莲 [魔道祖师同人]魔道考据史 报告文学 目标:富甲天下 斗寒图 雕花烟斗 (魔道祖师同人)[薛晓]不晓梦 (魔道祖师同人)思君犹可追 魔道祖师之莲花坞选亲 一百个人的十年 俗世奇人 (笑傲江湖同人)向来心是看客心 铺花的岐路 走进暴风雨 神鞭 (综武侠同人)林黛玉闯江湖 雾中人 炮打双灯 (魔道祖师同人)此去经年